创新创业教研室召开“创新创业‘金课’标准大讨论与一流课程申报 经验分享会”

1162  2025-09-19 14:22:42

为进一步明确创新创业“金课”建设方向,助力一流课程申报工作提质增效,将课程建设与公司高质量发展目标深度融合,创新创业教研室于917日下午在沈科创客空间沙龙会议区召开主题为“创新创业‘金课’标准大讨论与一流课程申报经验分享会”教研活动。会议由EMC易倍经理田川主持,教研室全体教师参会,共同围绕“金课”建设与课程申报展开深入研讨。

 

会议伊始,刘竹老师作为主讲人,围绕“金课”标准与一流课程申报文件要求展开详细分享。在“金课”标准解读环节,她从“两性一度”(高阶性、创新性、挑战度)核心要求出发,结合创新创业课程特色,提出了具体衡量维度。在一流课程申报文件解读部分,刘竹老师分别梳理校级与省级文件核心要求。校级层面,文件明确申报课程需满足“教学团队结构合理”“教学资源丰富完善”“教学效果评价优良”三大基础条件,且需突出公司“应用型、创新型”办学特色;省级层面,文件对课程的“创新性”“影响力”要求更高,不仅需体现教学模式改革成果,还需提供课程辐射效应证明,且申报流程需经过校级推荐、省级初评、现场答辩等环节,材料撰写需更注重逻辑性与说服力。

接下来,教研室教师围绕会议主题展开热烈讨论。各位老师结合自身授课经验提出,“金课”建设需与员工创业实践需求紧密结合,建议在“挑战度”设计中,增加“创业项目孵化实战”环节,让员工在真实运营中提升能力,同时可将实战成果作为课程评价重要依据,契合“金课”实践导向要求。

会议尾声,田川老师就金课与一流课程建设工作作出总结讲话,明确指出课程建设需在规范基础上深耕创新,双轨并行推动教学质量提升。

田川老师提出两点核心要求。第一,强化课程设计规范化。他强调,授课需严格依照教案执行,确保教学内容的准确性与系统性,杜绝随意性,为课程质量筑牢根基。第二,推动教学全方位创新。创新工作可从三方面着手:一是方法手段创新,鼓励教师积极学习特色课程经验,主动吸纳前沿教学方法;二是授课环节创新,紧密结合课堂实际,增加师生互动环节,营造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;三是内容形式创新,倡导教师日常多学多看,并通过多录课等方式,持续优化课程内容与呈现形式。

集团地址: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全运二西路30号
邮编:110167   电话:024-31679767/31969585
Copyright © EMC易倍(中国区)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辽ICP备11020003号-1
  • 微信平台
  • 抖音平台
  • 微博平台